Jarry Chung

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


2023这一年 | 允许一切发生


2023 年度总结图

心中一定要有大世界。

今年过得很随意,所谓随意,就是没有「计划」。

迈入第二个五年规划(下称二五),本想沿用上一个五年规划的模式:制定计划、实施、阶段性检查、调整、总结。这其实就是上一个年度总结中提出的 PDCAR 循环。

但有三个契机促使我做了一些改变:

  • 之前了解到的一个观点:生硬的计划会导致自身对外界破坏性的容纳度降低;
  • 环境上的变化比较多,一些具体的计划往往很容易被破坏,需要利用习惯或者寻找更抽象的逻辑来支撑成长;
  • 懒惰。

因此,二五的第一个计划,就是花一年的时间尝试不制定 OKR,以此验证第一个五年规划带来的收益与风险:

  • 收益:即使没有 OKR,形成习惯且能坚持下来的有多少;
  • 风险:处于生硬的计划的状态,对外界破坏性的容纳度降低了多少。

不妨先盘一下收益,能够坚持下来的、典型的习惯:

  • 行为上,写日志、每日刷题、学英语、阅读可以无痛保持,但每月复盘不稳定了,表现为周期上朝不保夕,内容上浅尝辄止。其中,写日志融合了记录与事项管理,做到事毕即记,是目前主要的成长手段之一;
  • 方法上,PDCAR 循环;
  • 思维上,指导思想为「做真正有价值的事」以及「创造更大的价值」。

对于风险,具体来说,风险的根源在于我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耦合了,也就意味着当组织目标发生改变时,个人目标也需要改变。这种改变会导致强烈的焦虑,进而拖累行动的节奏。

那么,能否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解耦呢?我认为不能,如果区分了二者目标,也就意味着精力会分散在两个方向上,久而久之,要么组织目标被弱化,要么个人目标被弱化,总有一方会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成为枯燥的事项。

既然不能分割二者联系,那么就需要找到一种更抽象的逻辑来适应破坏性的变化。我寻找到的答案是「允许一切发生」。

在拟题之初,考虑过「接受一切发生」、「允许一切发生」,再三思量之下,选择了后者。因为前者更贴近于今年前期的状态,后者则是中后期的状态,更能代表今年大部分时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。更重要的,「允许一切发生」更能表达主动、积极改变的态度,并对改变及时做出响应,也有一定的正向反馈作用。

主动地、积极地面对突发事项,并抽象不同过程中的底层逻辑,在内心统一指导思想与措施,能够有效降低焦虑感,进而提升对破坏性的容纳度。

今年,我主要通过锻炼耐心与韧性的理念来面对事项,所谓耐心,是指坚持重复尝试的能力,所谓韧性,是指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。

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呢?这是从我自身的缺陷考虑的。一直以来,我常常表现出急于求成、虎头蛇尾、浅尝辄止、见噎废食的状况,于成长有累卵之危、倒悬之急,必须做好这两个,才能走得长远。

行文至此,基本完成了本年的总结。在最后,记录下从「我是什么」的角度来看「允许一切发生」这个答案。

我是什么?个体上看,我是自身想法的总和,我是有意识的,我能影响我所在的环境。另一方面,群体上看,我不过是命运长河中被偶然点中的我,高光的我、黯淡的我,可能在下一刻就不再属于我。允许一切发生,保持空杯心态。